寻隐者
艺术家
卜镝、蔡磊、刘商英、吕松、申亮、石冲、王悠、杨茂源、岳子、章剑、赵洋、庄辉
策展人
张晨
2025.07.26 – 2025.09.01
松下问童子,
言师采药去。
只在此山中,
云深不知处。
—— 《寻隐者不遇》,贾岛·唐
《寻隐者不遇》出自中国唐代诗人贾岛: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我们看到,在这样一种古老中国的审美意境中,人的形象、或更具体而言,艺术家的形象,总是与他所面对的风景相结合,总是无声地隐藏在风景的背后,他不直接言说,却由此改变了空间的属性,由此为客体的世界投注了主观的情感,也以风景的气韵塑造了自我的画像。
实际上,这样在艺术中的主客体结合并非东方美学所独有,在后印象派艺术家塞尚那里,在圣维克多山的绘画中,用艺术家的话说,则“人虽不在场,却完全存在于景物当中。”也就是说,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与启蒙思想的历史里,人们对于主体的长久反思与超越的努力,在现代艺术的创造中真正得以实现;同时,也正是自 20 世纪以来,在与塞尚同时代的现代社会与工业文明的背景下,作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通过回到古典田园中的荷尔德林,同样呼唤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,同样希望召回人之身体与自然风景的关联。如果说,“寻隐者”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重申了传统的价值,那么在以西方为主流的现当代艺术史中,它也同时作为抵抗宏大叙事与时代潮流的一个方案。
这样,“寻隐者”的主题便涉及风景与身体的关系,涉及空间之中的主体与客体,它在当代艺术的实践中勾连了东西方的文化共性,也在遇与不遇的结果里邀请我们面向多重的可能。